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晴间多云,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6℃ ,西北风3-4级。

为创新驱动发展集聚“第一资源”
——我市人才工作综述
0
发布日期:2017-03-15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展倒逼创新,创新呼唤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招高人、纳贤士,成为金昌各行业各领域共同的话题。

“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倡导社会尊重人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实施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始终把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来抓,外联内聚,引育并举,以更开放的引进政策、更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和更有力的党管人才政策栽下“梧桐树”,吸引大批人才齐聚花城金昌。

破除政策壁垒 开辟引才“快车道”

一座城市的高度,决定了其发展前景。欲登高而远眺,人才举足轻重。

“金昌这座城市给了我们不错的发展平台,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归属感!”已经在金昌服务了好几年的北京大学硕士许伟民、张燕夫妇由衷感叹。

“回顾过去的两年,我在这里收获了爱情,更获得了成长,我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了组织、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关爱,感激之情唯有用更加扎实、努力的工作来回报。而我也坚信,我的未来将会与这座美丽的西部花城共同绽放。”天津大学博士陈有华是我市2014年引进的人才,现在市水务局工作。毕业后本在深圳工作的他,不顾许多人的反对,毅然决然来到金昌发展。在金昌,他迅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有凤来金昌,拿什么留住?

近年来,我市将人才强市作为全局性重大战略,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注重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真正做到牵头不单干、抓总不包揽,积极调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吸引人才,关键在于环境和发展前景。

走进市人才公寓,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市对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服务。

在人才公寓,“知然学堂”和2016年新创办的《初心》杂志在每个引进人才心中都是一块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宝地。“知然学堂”办公设施购置齐备,购买或订阅的各类专业报刊杂志超过200份,引进人才在这里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知识讲座、理论学习、定点帮扶等活动;《初心》杂志及时反映人才动态和政策信息,对人才工作中的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宣传报道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一个是交流平台,一个是精神家园,引进人才在这里再聚首再学习,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促进大家在思想上互相启发,行为上互相督促,生活上互相关心,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017年初,市人才公寓党员服务站举行揭牌仪式,人才公寓又多了一个新的交流服务平台。

为更好地贯彻中央和省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精神,我市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积极探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路举措。组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学习研讨,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研究列入2016年人才资源开发项目,会同项目实施单位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提出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真金白银”招贤纳士,以最大的诚意引进、用好人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人才引进方面的“1+9”文件,严格兑现安家补助、配偶就业、岗位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待遇,努力破解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制约,努力形成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

近三年来,我市共为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及博士研究生、省领军人才、省级优秀专家、正高级职称专家发放岗位津贴和购房补贴400多万元;累计装修人才公寓161套,并配备了可“拎包入住”的基本生活设施,专门为引进人才开办了补贴性食堂,有效解决了引进人才的食宿问题。

同时,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逢年过节分层分类对优秀人才进行慰问,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人才座谈会和联谊会,充分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筑平台搭载体 打造用才“大舞台”

“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转换成为了金昌人才工作的生动实践。

如今,“浪漫花城”的招牌,让金昌在省内外大放异彩:戈壁工业城市的形象在刷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升级。昔日的“工业城市”正在向花海飘香、乐业宜居的生态绿城和旅游新城大踏步迈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如今的金昌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能吸引人才,也比任何一个时期更能成就人才。

市委书记吴明明多次强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而在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眼里,金昌市像个投缘的伙伴,是他们梦想路上的“天使投资人”。

我市不断探索灵活便捷的用人机制,探索建立了政府买单、企业用人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单位需求、专业对口的分配原则,把急需紧缺人才安排到全市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使人才学有所用、用其所长,确保他们尽快成长进步。特别是对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将其关系挂靠在市人才储备中心,工作岗位安排到市属企业和园区,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围绕有色金属、化工循环、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我市突出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的创新创业载体,吸引了冶金工程博士鲁永剑等人才的加盟,为紧缺人才一展宏图提供了良好平台,也为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年轻人在农村一样大有可为。”这是金川区双湾镇镇长、北京大学硕士生梁少卿的创业理想。从北大研究生到普通乡镇干部再到乡镇领导干部,金昌这片热土敞开怀抱让梁少卿更好地施展才华。风雨兼程、兢兢业业,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掌声。谈到未来,梁少卿说,自己前进的脚步不会停下,还有很多梦想要在这里实现。

针对卫生系统亟需临床医学人才的难题,我市集中引进了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医学类学生,这批人才一到岗位,经过岗前培训,便快速投入到工作中,大大缓解了医疗行业的用人紧张局面。

在金昌,只要有梦,便可飞翔。清华大学法学硕士肖振华,南开大学文学硕士张恒,江西省2010年文科状元、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管良剑,市中医院引进人才权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来金扎根,深入金昌各机关、乡镇、企业建功立业,驱动金昌发展,日益发展的金昌又吸引了更多人才来金,形成良性循环,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一股青春力量。

引培并举以用为本 搭建育才“立交桥”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今日金昌,汇聚了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人才。

近年来,我市继续开展急需紧缺人才调查摸底,编制年度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政策,创新引才模式,组建引才小组,面向全国“985工程”院校开展集中引才,共集中引进 “985工程”院校和部分医学院学生220名,涉及冶金工程、采矿工程、材料科学、化学工艺、临床医学、园林园艺、土木工程、建筑学、法医学等专业,其中研究生50人、本科生170人。引进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14人。

同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总体思路,先后柔性引进旅游规划、园林园艺、香草植物、病虫害防治、荒漠化植物繁育及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专家20多名,参与和支持我市重点工程实施和建设,有效解决了一些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难题。

围绕“六支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坚持引培并举,突出以用为本,通过多方位的学习、培养、实践、历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确保各类人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启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工程,分批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目前,有6名基层一线人才得到了提拔重用,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加快创新型人才、领军型人才和首席技师培养,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服务、管理和使用,引导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深入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导师带徒计划,督促高层次人才通过“传帮带”加快培养行业骨干,要求高层次人才担任创业导师,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成长发展,以此来引领和带动其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指导各行业各系统抓好分管领域的人才培养,突出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渠道、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工作格局。2016年,各级各部门先后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从业人员等专题培训班14期,开展专题讲座20场次,累计培训3000多人次。

同时,围绕加快推进资源型工矿城市转型发展,我市在深入推进“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镍都百名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和项目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等方面倾斜。近三年来,累计投入人才开发资助资金1000万元,带动各单位投入人才资金2000多万元,重点扶持产业工人转型培训、芳香植物精油提取、农村实训基地建设、“紫金家园众创空间”、985“书香花语”知然创新书院等近100个人才资源开发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人才资源开发的水平,促进了各类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

一批批一线人才进课堂听辅导,一拨拨专业骨干走出去长见识,一个个机关干部下基层去锻炼……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专家人才队伍在金昌初步形成。

重才、引才、聚才、爱才……在人才强市战略的推动下,如今的金昌正努力建设成最适宜人居、最适宜创业、最适宜发展的城市,一个人才洼地正在形成;一座让人民工作舒心、暖心,生活得更加幸福的城市正在兴起。

信息来源: 金昌日报
打印 纠错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