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多云转晴,最高气温2℃,最低气温-12℃ ,西北风3-4级。


金昌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0
发布日期:2017-12-20 浏览次数: 字体:[ ]

2009年以来,以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银企双赢为目标,金昌市努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信用信息逐步完善
  一是2006年人民银行总行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建成了全国统一的联网征信系统,为每一个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截至2017年11月底,金昌市3441户单位和183100个自然人的信息纳入了征信系统。二是建成以“法人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库、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金昌网、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等“两库一网两平台”为重点的市级信用平台。2016年初,“信用金昌”网建成运行,2017年3月底,金昌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截至2017年11月,金昌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收集发布各类数据490万条,其中:自然人447万条,法人和其他组织数据43万条。
  二、奖惩机制初步形成
  启动多部门、跨区域、跨领域联合惩戒诚信记录发布平台,市文明办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共筑诚信、德润金昌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发布诚信“红黑榜”5批。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商业银行、市建设局、市人社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实施“住房公积金数据共享”、“工程建设领域不良记录管理”、“劳动保障守信评价”信用管理联审联动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初步建立。
  三、信用环境逐渐优化
  一是广大企业逐步认识到信用在其创业发展特别是银行信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地培训、宣传以及诚信企业标杆示范作用的影响,小微企业信用意识普遍提升,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我市新增小微贷款不良率始终保持为0。二是坚持以“信用”为主导,实施“守信增加额度、失信减少额度”的信用管理机制和“不守信取消额度”的市场退出机制。在守信光荣的正面引导下,“信用”已经深入影响到农户家族地位、邻里关系等诸多方面,贷款农户逐步养成了有钱就还和按季清息的良好习惯,“信用”也成为农户评定“五星文明户”的一个评选标准,大大优化了农村金融环境。截至2017年9月底,已建档不良贷款户419户,仅占贷款发放总户数的2.5% ,比三年前下降了0.64个百分点。
  四、农户融资难度下降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改善,截至2017年10月,全市已评定信用村47个,占全市行政村的34%;全市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户数69329户,已开展信用评定的农户户数49890户,占建档农户的71.96%。累计向20407户农户发放贷款15.43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61331万元,“三信”评定与普惠金融政策有机的结合,有效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题。
  五、实现了银企双赢
  信用培育实现了银企信息的双向互动,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信用培育,积累了大量开展小微企业营销的经验,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既定的培育对象之外,又挖掘出了更多的新客户源。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金融机构更加全面地了解小微企业的特点和资金需求,为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新的融资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银企双赢创造了条件。据统计,近两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先后向小微企业推出了“融易贷”、“税易贷”、“助保贷”、“供应链融资”等新型融资产品20余种。截至2017年10月,全市金融机构的各类创新产品累计发放贷款9.92亿元,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7.22亿元,比年初增长17.65%,同比增长11.35%,小微企业贷款占全市贷款总额达到16.19%。

信息来源: 金昌文明网
打印 纠错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